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完美体育预制菜市场新秀!这条鱼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两种细菌病必须防住了!▏陈昌福专
发布:2023-07-31 15:19:14 浏览:

  完美体育预制菜市场新秀!这条鱼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两种细菌病必须防住了!▏陈昌福专栏自2021年开始,斑点叉尾鮰逐渐被国内消费市场接受,以红烧、焖锅,烤鱼等形式出现在消费者餐桌上,预制菜市场也有了一定规模。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量,养殖端该如何养好这条鱼? 此前一篇文章介绍了严重危害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鮰爱德华菌引起的斑点叉尾鮰肠道败血症和柱状黄杆菌引起的斑点叉尾鮰柱形病,及其防控方法。

  本文将继续介绍了能严重危害斑点叉尾鮰的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和海豚链球菌导致的斑点叉尾鮰链球菌病及其防控方法。在后续文章中还将继续介绍在中国养殖斑点叉尾鮰中,发生较多、危害比较严重的几种疾病。

  摘要:本文介绍了能严重危害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2种细菌性疾病及其防控方法。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引起的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Aeromonas channel catfish septicemia)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cus iniae)导致的斑点叉尾鮰链球菌病(channel catfish streptococcosis),是在人工养殖斑点叉尾鮰的过程中,常见的2种细菌性疾病。本文在介绍2种致病菌的特点、疾病典型症状和流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斑点叉尾鮰2种细菌性疾病的科学防控方法。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等,这种疾病中以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报道最为普遍。

  气单胞菌属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单个或成对或短链,极端单鞭毛,没有芽胞和荚膜,兼性厌氧,新分离菌株常为两个相连;最适生长温度22~28℃,除个别种外,均可在37℃生长;氧化酶、触酶阳性,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还原硝酸盐,明胶酶和DNA酶阳性,大多数种能发酵麦芽糖、半乳糖和海藻糖。对弧菌2,4-二氨基-6,7-异丙基喋啶(O/129)不敏感,区别于弧菌属其他细菌。

  发病早期病鱼可出现行动缓慢、离群独游等现象。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图1),肠内有少量食物。典型症状病鱼出现体表严重充血、眼球突出、眼眶周围充血(鲢、鳙更明显);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脏、肾脏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无食物,有的出现肠腔积水或气泡。部分病鱼还有鳞片竖起、肌肉充血完美体育、鳔壁后室充血等症状。

完美体育预制菜市场新秀!这条鱼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两种细菌病必须防住了!▏陈昌福专(图1)

  症状可因病程长短、病鱼种类及年龄不同表现出多样化,大量急性死亡时,有时可出现少无明显症状的死亡,人工感染及自然发病中均可出现。

  发病季节为5~10月期间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季节,其中以7~9月期间发病最高。北方地区,在气温突然下降时,也可发生斑点叉尾鮰的疾病暴发,其病原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

  全国主要养殖斑点叉尾鮰的地区均有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为湖南、安徽、河南、浙江、湖北、江苏、广东、福建等省。

  本病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还可危害除草鱼、青鱼外的大部分养殖鲤科鱼类,在全国各地淡水鱼养殖地区流行。疾病病程通常较急,严重时1~2周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无有效控制措施。

  ①7~9月发病,且同池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鲢、鳙等养殖鱼类有2种以上的鱼同时发病,可初步判断。通常异育银鲫、团头鲂先发病,随后鲢、鳙发病。在北方养殖地区主要是鲤先发病。

  ③病鱼出现口腔、颌、鳃盖及鱼体两侧充血,或体表严重充血,眼眶、鳍基及鳃盖充血、眼球突出、红肿等症状,部分鱼出现腹部膨大,轻压腹部,可从流出或血性腹水;

  ④肝、脾、肾、胆囊肿大充血,异育银鲫肝脏可因严重病变而呈糜烂状,肠道因产气而呈空泡状,大部分鱼可见严重的肌肉充血。但是急性发病死亡时可能症状不明显,一般几种鱼同时发病首先要考虑出现细菌性败血病的可能。

  取发病鱼肌肉、内脏或腹水,压片或涂片观察可见大量运动的短杆状菌体,结合发病鱼种类、解剖观察可初步作出诊断。

  ①细菌的分离培养。取肾、血液或肌肉,于营养琼脂、TSA或R-S培养基作划线 h。气单胞菌可在营养琼脂和TSA上形成直径1~5 mm的圆形乳白色或淡黄以、光滑湿润微凸菌落;在R-S培养基上可形成无黑色中心的菌落。如需对分离细菌进一步鉴定可采用API20E或其他细菌鉴定盒。

  ③致病因子检测。采用脱脂奶平板法检测分离菌株的胞外蛋白酶活力,可作为菌株致病性的辅助判断。具体操作参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GB/T 18652-2002”。

  ④PCR检测。目前有关实验室开展了PCR法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的研究,但是未制定气单胞菌相关的PCR诊断标准。

  目前气单胞菌已制定三个标准,分别为《GB/T 18652-2002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SC/和7201.3-2006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3部分:嗜水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肠道病诊断方法》、《SN/T 0751-1999出口食品中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其中SN/T 0751-1999仅列出了气单胞菌主要的细菌分离和检测方法,标准GB/T 18652-2002提供了R-S选择性培养基等常用培养基的配方及细菌分离方法,并提供了胞外蛋白酶的简易测定方法;标准SC/和7201.3-2006主要提供了从鱼类症状至细菌培养的诊断方法。

  (1)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应用: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是嗜水气单胞菌灭活浸泡疫苗,是一种用嗜水气单胞菌优势血清型O:5和O:97作为疫苗生产菌株制备的二价疫苗,再用0.15%~0.3%福尔马林室温灭活制成疫苗。生产上采用浸泡免疫接种技术浸泡免疫鱼,可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该疫苗浸泡免疫效果较为稳定,已于2001年获得新兽药证书文号。但是由于不同地区间存在的气单胞菌株血清型差异,是影响使用效果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国内实验室还研制了气单胞菌口服疫苗和采用胞外蛋白酶和溶血素研究的亚单位疫苗。

  (2)日常防病措施:良好的池塘日常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这些防病措施包括彻底清塘、鱼种消毒、合理放养密度和品种塔配、疾病易发季节池塘和食场的定期消毒等,发病季节前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种寄生虫造成对鱼体的伤害,以有效地降低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生风险。

  (3)发病后的捕杀和无害化处理措施:目前国内没有对相关疾病进行扑杀的规定,对于病死鱼,一般要求发病鱼就地加石灰深埋,减少疾病的传播。

  主要是依靠抗微生物药物控制,疾病发生后,可采用消毒剂、抗微生物药物控制。水产用消毒剂中使用较多的是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和生石灰等。

  在分离致病菌,并且针对分离菌株完成药物敏感性检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内服,可有效地治疗疾病和控制疾病的流行。

  海豚链球菌(Streptoccus iniae),Pier G et al.(1976)从患有皮肤溃疡症的亚马逊淡水瓶鼻海豚(Inia geoffrensis)中分离到该菌。后来的研究结果先后证实了海豚链球菌能引起多种养殖和野生鱼类的发生脑膜炎等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

  根据病程的长短,鱼类链球菌病可以被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类型。急染可引起患病鱼类在短期内(通常为3~7 d)就出现暴发性死亡,一般死亡率可以达到50.0%以上;另一部分鱼类链球菌感染表现为慢性型,病程可以持续几周甚至好几个月,一个池塘每天可能只有几尾鱼死亡。

  患病鱼类无论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链球菌病,其主要症状均表现为,食欲下降甚至不摄食,螺旋式或者自旋转游动、常急剧下沉或上浮;体表呈现出鳞片松动甚至部分脱落,身体虚弱、常呈昏睡状,体色变黑完美体育,眼睛突出、角膜混浊,眼晴及其周围、鳃盖、鳍基、、头顶及鳍基部出血。

  解剖患病鱼体后,可见内部症状主要有,腹腔内带有血色腹水,脾肿大变红,肝通常红肿或发白,心脏和肾脏也和呈现红肿发炎。取患病鱼组织切片后可以观察到,链球菌感染鱼的脑部和神经系统遭受到侵袭,这可能就是患链球菌病的鱼类通常表现为运动失控的原因。

  鱼类链球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最早的相关报道见于1957年,发生在日本人工养殖的虹鳟中。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较广泛的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流行。鱼类链球菌病最初主要对日本养殖鱼类造成危害,目前已在美国、以色列、韩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广泛肆虐,严重危害各种淡水、半咸水和海水养殖鱼类。这几年我国鱼类链球菌感染的报道也呈现出增加趋势。

  病原菌能够从病死鱼的各种器官组织中分离到。与病死鱼的直接接触,经常是鱼类传播感染本病的最重要来源,而污染的饲料则是造成养殖鱼类感染的主要来源。本症常流行于夏季,温度超过20℃易发生。海豚链球菌为一种人畜共通的细菌性病原,1994~1995曾经由伤口引起人类手部的蜂窝性组织炎和心囊炎,因此有伤口或与患病鱼接触时,须特别注意避免被刺伤。

  (1)加强管理措施:疾病的预防往往比治疗更重要,鱼类链球菌病也不例外。鉴于链球菌病发生与放养密度偏高、换水率偏低、饵料鲜度偏差、投饵量偏大等密切相关。作为预防养殖鱼类疾病的措施,在改善饲养管理方面,减少养殖鱼类收到应激性刺激,是首先应考虑的一步,应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水质状况。杜佳垠等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进行的牙鲆链球菌病发生与水体溶氧关系的研究表明,在低溶氧情况下,累积死亡率达80.0%,而在高溶氧情况下,累积死亡率仅为20.0%。可见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提高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对于预防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通过适当的水体消毒、排污措施减少鱼体接触传染源的机会。鱼池一旦发生链球菌感染,由于患病鱼体内携带有大量病原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及时清除已经死亡的鱼和濒死鱼,加注新鲜水等改善养殖环境的物理措施。Ferguson等进行的链球菌感染试验证明,将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塘鱼(Tanichthys albonubes)浸泡在含高浓度链球菌的养殖水体中,2~4d内受试鱼死亡率达100.0%。

  第四,是从外地引入新的鱼苗、鱼种进行养殖时,必须进行病原检测,尤其是对于链球菌敏感鱼类,一定要实施严格的检疫。尽管链球菌感染主要是发生于夏季高温季节,但是链球菌感染,可发生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因此,预防的观念必须贯穿于整个鱼类的养殖周期。

  (2)免疫预防:免疫预防已成为预防鱼病发生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日本、以色列、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已采取注射链球菌疫苗的方法,预防鱼类链球菌感染。日本对于牙鲆β溶血性链球菌病,以福尔马林灭活疫苗腹腔或肌肉注射,预防效果自10d后开始出现,免疫力可持续11个月以上。以色列的Eldar等于1993年开发了虹鳟海豚链球菌疫苗,从1995年到1997年,以色列Upper Galilee的所有虹鳟养殖场的虹鳟进行了免疫(大约300万尾/年),使海豚链球菌相关的虹鳟的死亡率由每年的50.0%下降至不到5.0%。但是1997年以后,以色列暴发了新的海豚链球菌疾病,发病症状也与往年有所不同。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新菌株的血清型不同于早期的菌株,两者分属两种血清型。Bachrach等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一种假设,认为当使用一种疫苗来消除病原菌时,疫苗诱导产生的选择性压力可能会导致另一种血清型菌株取代原来的血清型菌株,从而逃避由疫苗产生的保护反应。

  在美国,海豚链球菌是罗非鱼和条纹鲈养殖中最主要的致病菌。Shoemaker等制备了富含海豚链球菌全细胞的浓缩类毒素疫苗,经腹腔免疫接种罗非鱼后26~30d,以海豚链球菌进行对攻击受免鱼类,免疫鱼死亡率和感染率明显减少,相对保护率达84.0%~100.0%。Klesius等在Shoemaker等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地对海豚链球菌疫苗的免疫途径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腹腔免疫接种对罗非鱼产生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肌肉免疫接种的鱼类。

  (3)药物治疗:鱼类发生链球菌感染后,除了及时采取去除死亡鱼和濒死鱼,排污,加注新鲜水等改善养殖环境的物理措施外,及时进行水体消毒和对鱼群投喂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是很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致病菌虽然可能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但是,采用青霉素类、头包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杆菌肽等,通常可以取得更好的药物治疗效果。Lim等研究了先锋霉素和庆大霉素合剂对海豚链球菌的协同作用。先锋霉素是一种细胞壁合成作用,先锋霉素显着增加了海豚链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摄取。庆大霉素通过与先锋霉素的协同作用显着提高了抗海豚链球菌的活性。在日本,对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自发现时起喂7~14d红霉素已成为最基本的处理措施。林为民等采用全池用1.0mg/L漂白粉,同时按照每百公斤鱼每天用6.0g盐酸土霉素拌饲投喂,连用5~7d,有效的控制了白鲳链球菌的病害。在投喂抗菌药物的同时完美体育,采取减少饵料投放量,补喂维生素C等方法也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但是,近几年我们对分离到的鱼类链球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时发现,许多鱼类致病性链球菌菌株对抗菌药物有耐受性,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养殖管理中必须注意科学合理用药。